第二季度读书报告来啦,很震惊,四月看了12本(虽然有很多充数绘本),五月看了9本,六月看了6本,共计27本,还是蛮惊人的,今年上半年已经看了四十本书了,我个人很满意很满意。

6本绘本

首先就是可爱的绘本,和朋友去看海豹展的时候,在里面翻作者的绘本,然后去甜品店继续。

分别是:《喜欢我耶没关系》《Sealf-Care for Everyone》《再见了,袜子》《Madeline's Christmas》《大卫,圣诞节到啦!》

s29234693.jpg

s35125612.jpg

s29751310.jpg

s4736248.jpg

s27985793.jpg

喜欢程度也差不多依次递减,不仅仅是边际效应,前两本还挺喜欢的,海豹的治愈故事。后三本是儿童绘本,第一本讲了叫袜子的宠物兔丢到又找回,保护动物的故事,还不错;第二本是一个叫Madeline的小女孩在圣诞节拯救一个魔法师的故事(大概,我怎么感觉好像也不太对);第三本则是淘气男孩大卫不听话但是仍然得到了圣诞礼物的故事。也不是幼稚或者教育意味很重,就是没那么喜欢。

s34592511.jpg

还有一本《猫的自信》,完全不内耗的猫,猫好!向猫学习!

5个大土豆

<aside> 💡

个人分类习惯,把长篇小说和一些非虚构,传记都放在一起了,在我看来都是长故事。

</aside>

《冰路狂花》

s34616010.jpg

<aside> 📖

🌟🌟🌟🌟🌟

</aside>

首先是还蛮影响我的《冰路狂欢》,这本书本身就是我喜欢的类型,正向的女性励志故事(?),一个知识女性去阿拉斯加她所崇拜的开卡车司机的女性寻求内心出路的故事。这本也被我排到今年的38节书单里。

我仍然想重复那句话,作者知道一切我以为知道就能解放自己的知识,但仍然陷入困境,而阿拉斯加也给不出答案,远的强大的卡车妈妈并不是完美女人,但女人会找到自己的路,再也不能给男人驯化自己的机会了。

这本书是三月看完的第一本书,在看了那么多故事之后,我仍旧在学习所谓“复杂性”,没有爽文一样的被打脸,逆袭的简单流程,而是深陷其中,道理都懂,却仍然反复挣扎。我有时候傲慢地想,这些挣扎本可以没有,为什么不坚强为什么不果断,为什么不能都像xxx一样,我就想到了我妈老跟我说,你看别人怎么怎么样,我:我又不是别人。对啊,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始终要学习。

《佐丽》

s34771164.jpg

<aside> 📖

🌟🌟🌟🌟

</aside>

同样的,不是爽文的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的故事,主角是个镭女郎,但其实没占特别大的篇幅,就是普通人,镭女郎也不过是一份当时不知道,后来才发现影响很大的一份职业罢了。

这本书被读书区up力荐,有点介意是男作者,但在图书馆看到了就有印象,一看真的很薄就看了。

不算是我最喜欢的那类作品,平淡的一生太平淡了,喜怒哀乐被拉长好像都是没什么苦的也没什么乐的。而且也太“正常”了,没什么艰难的选择的正常感。投靠姑妈,当镭女工,照顾老人,嫁人流产亡夫继承农场,联系旧友然后经历一次又一次死亡,拒绝过别人也被别人拒绝过,看过大海,遇到过很多很好的人和一生。

但是我确实也很难不喜欢这个正常的一生,给人一种安定感,可以好好活着直到老死的温馨的感觉。

《她是幸存者》

s34882502.jpg

<aside> 📖

🌟🌟🌟🌟

</aside>

也是非虚构,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回忆妈妈的生活的书。

我很难评,因为前半本作者本人的受害者心态好强,感觉妈妈的悲惨经历伤害了作者本人。妈妈是慰安妇,这件事本身在她们家庭里就是个禁忌,作者也开始研究这个方向,(但是dbq我始终感觉作者的受害者心态特别重,也想象妈妈吃很多苦的那种感觉,我明白妈妈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是还是给我一种浪漫化叙述的感觉。)

妈妈的经历真的很坎坷,战争里的慰安妇,嫁给美国大兵,到了美国乡村,思乡,被歧视,但仍然努力生活,摘黑莓摘菌子,到最后不再出门,患病。对女儿的学历的执着也真实得伤人,不让女儿进厨房。最后作者也是用食物和妈妈和解。

刚刚又去看了一遍简介,我读的时候没意识到确诊这块的问题,但刚刚看到确实啊,和性别种族纠缠在一起的不典型症状很难被看见。

这本书我真的看了好久好久,看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落泪。(突然意识到以上三本,每本都哭了/笑)